瘤胃能夠進行發酵是因為瘤胃內有數百萬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原蟲。每一種微生物都有各自的特性,能消化纖維、蛋白質、脂肪等物質。
瘤胃微生物的活動需要能量。碳水化合物是瘤胃微生物主要的能量來源。在飼料中有兩種類別的碳水化合物: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和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瘤胃微生物能夠消化纖維素或者淀粉為牛提供揮發性脂肪酸(VFA)和乳酸等能量物質。
瘤胃微生物把纖維素分解成可揮發性脂肪酸(VFA),乙酸、丙酸、丁酸可被奶牛有效利用。VFA產生比例受日糧比例和瘤胃環境的影響,日糧比例不合理和瘤胃環境的不良都會直接影響瘤胃健康和乳脂率。奶牛日糧中的淀粉和纖維素水平能夠改變牛奶中乳脂的比例。當奶牛采食了過多的淀粉,瘤胃微生物就會向著消化淀粉的模式改變,丙酸產量增加,提高了產奶量,降低乳脂率,同時瘤胃中乳酸產量增加,引發瘤胃酸中毒。如果增加日糧纖維水平,降低淀粉水平,瘤胃發酵就會向著消化纖維的模式改變,能促進纖維的消化,使乙酸產量增加,從而增加乳脂率。
飼料分析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用中性洗滌纖維(NDF)來評價飼料和牧草在瘤胃中的消化率。合理的牧草長度可以在瘤胃內形成一層“墊子”來降低瘤胃食糜的外流速度。如果飼料粉碎的過細而使有效纖維的攝入量不足,影響了瘤胃微生物對纖維的發酵作用,相應增加了丙酸和乳酸的產量,降低瘤胃pH。這種發酵模式和飼料 流通率的改變,就會導致酸中毒、腹瀉及蹄葉炎的發生。
瘤胃可降解蛋白(RDP)被分解成氨能夠被瘤胃微生物利用,轉變成菌體蛋白,被牛體利用合成乳蛋白。瘤胃不可降解蛋白(UDP)不能被瘤胃微生物利用,而是被小腸利用。生產中,給瘤胃微生物提供較高的能量供瘤胃降解日糧蛋白質,產生大量的氨,能夠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發酵,提高瘤胃微生物合成菌體蛋白的量。當瘤胃微生物死亡后,它們會進入皺胃和小腸,作為蛋白質和能量物質被真胃和小腸利用。瘤胃微生物體合成的蛋白質可以滿足奶牛70%蛋白質的需要量。因此,刺激瘤胃微生物生長的日糧可以提高奶牛生產效率,減少過瘤瘤胃可降解蛋白(RDP)被分解成氨能夠被瘤胃微生物利用,轉變成細菌蛋白,被牛體利用合成乳蛋白。
合理的日糧配置可以促進消化纖維素和淀粉的微生物的活性,提高日糧蛋白質的降解和微生物菌體蛋白的合成。所以,要讓瘤胃微生物繁殖起來(保持瘤胃微生物較高的活性),就要合理的飼喂奶牛,使得瘤胃微生物能夠發揮最大作用。
我們可以根據以下指標判斷瘤胃微生物活性。
(1)干物質采食量比預期少。
(2)糞便結構不正常。
(3)盡管營養提供充足,但產奶量仍比預期低。
(4)乳脂率和乳蛋白不平衡。
(5)反芻減少,如果奶牛不舒服,那么咀嚼次數就會減少。
對于一個奶牛養殖者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奶牛最大量采食優質飼料,使干物質采食量(DMI)最大化,并且及時補充有益微生物,有效提高飼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產奶量。
益美素主要成份:釀酒酵母菌、酵母培養物、纖維素酶、木聚糖酶、枯草芽孢桿菌、米曲霉、黑曲霉及發酵產物、酵母細胞壁多糖等。其作用,減少糞便中棉籽和玉米粒數量,改善糞便形狀,提高飼料消化率利用率,避免和緩解酸中毒,抑制有害菌繁殖,促進有益菌生長,提高泌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