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氣候炎熱,空氣潮濕,極易引起奶牛熱應激。對于奶牛來說,由于炎熱對奶牛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高于寒冷對其產生的影響,所以在夏季避免奶牛熱應激,是保證奶牛有較高生產性能的根本措施。因此,要切實加強對奶牛的飼養管理工作,確保奶牛順利度過夏暑季節,以保持牛場良好的經濟效益。
1、奶牛熱應激的產生
奶牛的產奶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大量能量,這些能量是奶牛通過采食飼料來攝入,而這些能量完全以熱的形式釋放出來,并把較大比例的熱能轉化成牛奶,然而約一半的熱能沒有轉化成牛奶而是在奶牛的生命活動和生成牛奶的過程中釋放到環境中去,并保持著奶牛較穩定的體溫,這是奶牛必有的生理活動。奶牛這樣有規律地不斷地從飼料中攝取能量來滿足生命和生產的需要,同時又不斷地向環境中釋放熱量,這個過程一直連續循環,從而實現了奶牛的生命和生產活動。如果這些熱能不能及時釋放或釋放受阻,奶牛就會出現病態反應。
奶牛釋放熱能最重要的方式是對流、輻射和蒸發,以這些方式可釋放出去的熱能取決于奶牛所處的環境。當環境氣溫低于奶牛體溫時,奶牛就以對流和輻射的方式向環境中散熱,如果環境溫度與牛體溫度相等時,牛以對流和輻射的散熱方式就會停止。蒸發散熱取決于環境中空氣的濕度,空氣干燥時奶??赏ㄟ^蒸發方式散去大量熱能,當空氣濕度逐漸增大時,奶牛通過蒸發散熱的能力越來越小,如果空氣中水分達到飽和時,這種形式可散熱量將會降低到零。當天氣非常炎熱氣溫超過牛體溫時,空氣濕度又特別大,對流、輻射和蒸發散熱都會停止,使牛體增溫,因而引起奶牛熱應激。奶牛的正常體溫在38.5℃左右(直腸的溫度),白天在約1℃范圍內變化,在奶牛熱應激情況下,體溫可升高到40℃—41℃,一但奶牛體溫超過這個范圍,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2、熱應激對奶牛的影響
由于奶牛產生熱應激,其結果會導致奶牛出現與往常不同的表現:
2.1 食欲降低
動物機體的生命和生產活動,需要大量的熱能,而這些熱能都來源于食物中的能量,當動物無法散熱時,就會本能地降低食物攝入量,以降低產熱,因此奶牛表現為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當奶牛飽受熱應激之苦時,就會減少進食粗飼料,尤其是劣質粗料。消化劣質粗料在牛胃中產生的熱量遠遠多于消化相同重量的優質粗料和精料。當給患熱應激的奶牛飼喂低質粗料與精料時,奶牛會拒絕進食粗飼料,而仍然采食一些精飼料,此時可使瘤胃中的PH值降低,從而導致酸中毒,這時奶牛抵御熱應激的能力將會更弱。所以此時應注意粗飼料的質量和精飼料的營養。
2.2 產奶量下降
由于炎熱而導致奶牛采食量下降,造成營養物質攝入不足,無法滿足生產需要,進而引起產奶量下降。另外由于熱應激,擬制了甲狀腺的功能,致使腦垂體前葉嗜酸性細胞分泌的生長激素減少,造成產奶量降低。據報道,當氣溫從25.9℃時升到28.6℃時,標準奶量下降25.4%。
2.3 繁殖力降低
動物機體從外界攝取的營養物質,首先要滿足生命需要,其次是生產需要,最后才是繁殖需要。當攝入的營養不足時,首先受到威脅的就是繁殖。當奶?;紵釕r,因為營養供應不足造成母牛卵巢發育停止。由于熱應激,還會造成奶牛內分泌系統紊亂和體液調節障礙,引起母牛卵巢周期不規律或完全沒有規律,發情頻率明顯下降。據報道,當氣溫從25.9℃時升到28.6℃時,奶牛的受胎率下降33.3%。對于種公牛來說,其表現為性欲低下,精子數目減少或死精數目增多。
2.4 疾病的易感性增強
正常情況下,血液中陽離子(Na+、K+)和陰離子(Cl-、HCO3-),始終處于平衡狀態,當動物采食酸性或堿性飼料時,這些離子起到一個緩沖作用,使血液的PH值始終保持恒定的水平。當高溫時,肺表面可蒸發的水分增加,這是奶牛非常重要的冷卻機制。如果長期高溫時,經過肺的氣流量增加,使呼出的CO2量也相應提高,致使血液中的碳酸氫鹽降低,結果血液和唾液碳酸氫鹽的下降帶來緩沖力的下降以及瘤胃PH值的降低,造成機體消化機能減退,代謝紊亂,進而導致抗病能力的下降。
重視干奶圍產的熱應激防控
干奶圍產也需要預防熱應激,甚至要提供比泌乳牛更舒適的環境,乳腺在干奶期間修復、發育良好,是產后高產的基礎;經歷熱應激的干奶牛產量比未經歷的干奶牛產量低約12%,熱應激后奶產短時間內比較難恢復,這也與該階段乳腺不可逆的機能抑制有關系。產后體質虛弱、難站立的奶牛,熱應激下容易機能衰竭、發生各種產后疾病,可考慮產后牛、代謝疾病牛只開辟專門的空調護理房。
3、避免奶牛熱應激的措施
3.1 加強環境控制
(1)搭建涼棚:在運動場要搭建涼棚,尤其是夏季,以防止太陽光直射帶來的熱效應。涼棚以南北為長軸設置為宜,高3—4米,寬5—8米,可根據每頭牛占3—4.5平方米規定其長度。頂部可用農作物秸稈搭成,也可用樹枝和樹葉搭成。如果牛舍和涼棚頂是用石棉瓦、水泥板、金屬板、木板等材料建成的,頂部要涂上反射率高的涂料、白漆或抹上白水泥,以減少太陽輻射熱的吸收。
(2)按裝電扇:在牛舍內按裝電扇是切實可行的降溫方法,這種方法既經濟又實用,通過空氣的對流,達到降溫的目的。如果噴水與風扇結合使用,可形成強制氣流,將會提高蒸發散熱的效率。
(3)降低牛舍濕度:要經常保持牛舍通風干燥,密切注意牛舍濕度,將牛舍濕度控制在80%以下,否則會影響奶牛的蒸發散熱。
3.2 及時調整精料配方和日糧結構
(1)合理調整精料配方:奶牛在高溫環境下采食量減少,飼料利用率也低,因此,必須根據奶牛采食量相應調整精料配方,增加營養濃度,以彌補由于熱應激引起的養分攝入不足。
奶牛要求最適宜的外界溫度為10℃—16℃,據測定,每升高1℃奶牛需要消耗3%的維持能量,所以,夏季精料中含能量、蛋白質營養應濃一些、多一些,但也不能過高,并要含15%—17%的粗纖維。
(2)選擇適口性強,營養價值高的青綠多汁飼料:
在夏季應多供應一些如胡蘿卜、苜蓿、優質干草、冬瓜、南瓜、瓜皮、甜菜等,以增加奶牛采食量和補充維生素。
(3)做到精、優、綠相結合:即精飼料營養要充足,粗飼要優質,青綠飼料要合理搭配,以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來源,一般在日糧的粗料中青飼料占15%、青貯占30%、干草35%、淀粉渣20%,調整后的奶牛日糧要求營養全面適口性好。
3.3 加強飼養管理
(1)延長飼喂時間,增加飼喂次數:夏季應在舍內飼喂,每日飼喂次數由于3次改為4次,夜間增加一次,在夜間和清晨涼爽時飼喂,奶牛的進食量會高一些,飼喂時間要延長,以補充奶牛在白天因氣溫太高食欲差所減少的進食量。
(2)及時供給清涼飲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奶牛第一位關鍵的營養元素。奶牛夏季飲水量增加,要提供充足、清潔、新鮮的飲水;奶牛水槽處需要遮陰,奶牛不喜歡飲用陽光下暴曬的水,擠奶通道處安裝水槽;飲水溫度可以影響到奶牛的直腸溫度、呼吸頻率,天氣更熱的時候,可以在牛舍水槽里放置冰塊(如人夏天通過喝加冰飲料來給消化道降溫,可增進食欲),以進一步降低水溫,水槽要安放在易于飲用的地方。保證牛每頭牛有10厘米以上的水槽長度,活動半徑的15米內有水槽;冷水和尿液之間存在著一定溫差,故牛只飲冷水可傳導散熱,以減少離體熱負擔。另外奶牛依靠出汗和呼吸來蒸發水分達到降溫的目的。因此要讓奶牛根據需求盡量多飲涼水,加快水分蒸發,加快散熱。
(3)保持牛體和牛舍衛生:夏季要經常刷拭牛體,以利于血液循環和牛體散熱。牛舍每天要徹底清掃沖洗,保持室內清潔衛生,并噴灑消毒藥,防止致病微生物乘慮而入,避免并發各種疾病。
3.4補充抗應激物質
(1)金維泰,VA、VD3、VE、VB2、VB12生物素、硫酸鋅、硫酸錳、硫酸銅、硫酸亞鐵、碘化鉀、氯化鈷、亞硒酸鈉。用于補充奶牛所需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維持及提高泌乳能力,穩定牛乳理化指標;以彌補奶牛喘氣、流汗丟失的礦物質,增進奶牛食欲,調節體液酸堿平衡,減少牛只流產,改善繁殖性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熱應激期間奶牛站立起臥次數增加,牛舍環境潮濕,蹄部負擔加大,蹄病、乳房炎會多發。使用有機微量元素(有機銅、鋅、錳、硒)有助于蹄部、乳頭部位角蛋白生成、抵抗機體氧化應激、提升機體免疫力。另補碳酸氫鈉,以健胃、排酸、增進食欲;防止失水過多和代謝產酸而造成的酸中毒;調節體內酸堿平衡,提高產奶量和乳汁率。
(2)補喂保護性脂肪(長鏈脂肪酸):異位酸包括異丁酸、異戊酸、2—甲基丙酸、戊酸4種化學物質混合的鈣鹽。其原理是用異位酸來喂瘤胃內的纖維分解菌,使其提高數量與菌體合成蛋白的效果,使氮沉積增加,并能提高中性洗滌纖維的消化率,在乳腺組織中抑制中、短鏈脂肪酸的合成,可使產奶量增加10%,飼料轉化率提高17%。
(3)補喂糖蜜:一方面補充血糖和能量,另一方面又有潤肺止咳、清涼敗火之功效。因此夏季給奶牛補喂糖蜜能有效地減輕熱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