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病原因
多由雞球蟲、一些病毒和細菌混合感染引發。由于球蟲和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導致腸道菌群發生改變,消化能力下降,腸黏膜脫落;嚴重時由于電解質的大量流失,出現生理生化障礙,特別是鉀離子大量流失,導致心臟興奮性過度增強,造成肉雞突然猝死。衛生條件差、密度大、濕度高、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多發,且癥狀嚴重。
小腸球蟲的感染。由于小腸球蟲在腸黏膜上大量生長繁殖,導致腸黏膜增厚,嚴重脫落及出血等病變,幾乎使飼料不能消化吸收,同時對水分的吸收也明顯減少,盡管雞大量飲水,也會引起脫水現象。
腸道內循環的變化。因小腸球蟲的感染,導致小腸黏膜組織產生大量乳酸,使得雞腸道內pH值嚴重降低。由于腸道pH值的改變,腸道菌群發生改變,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特別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產氣莢膜桿菌等趁機大量繁殖,球蟲與有害菌相互協同,增強的致病性。腸道內容物pH值的下降,會使各種消化酶的能力下降,飼料消化不良,另外還會刺激腸道黏膜,使腸的蠕動加強加快,消化液拍出增多,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縮短,消化時間減少,導致消化不良。由于腸的蠕動加快,膽汁分泌的膽汁迅速從腸道拍出,與沒消化得飼料混合在一起,形成該病的特征性糞便,——略帶淺黃色的糞便。
自體中毒。在發病過程中,大量的腸上皮細胞破裂,在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分解,以及蟲體死亡,崩解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被雞體吸收后發生自體中毒,從而在臨床上出現產蛋下降,部分雞先興奮不安后癱軟昏迷衰竭死亡的情況。
2 發病特點與癥狀
蛋雞的表現,產蛋率上升的很難,或到了一定的產蛋率后就不在上升,在原地徘徊。一部分雞群雖然產蛋率超過了九成,但過一段時間就突然下滑,糞便多表現拉稀,有的雞群并不拉稀,糞便較干但糞便很短,小,細。拉稀的雞群主要表現消化不良,向豆皮一樣的糞便,內有很多末消化的飼料,有的雞群不會出現肉樣或西紅柿樣的糞便,所以很容易誤診。病雞出現吃食減少,吃料慢,料槽有剩料,有閉眼睛但精神好的雞只,這對診斷很重要。一般剖檢可見,腸管增厚,變粗,腸管中有凝固的血塊,小腸外觀呈淡紅色或黃色。十二指腸和小腸前段出現大量淡灰色斑點,另外,腸壁上出現針尖大小的紅色圓形的出血點,臨床常表現出小腸一段粗一段細,很明顯。腸黏膜嚴重脫落,腸道內有一定量的黃色滲出物。
肉雞“過料癥”主要以30~40日齡的商品肉雞群發病為主。該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每年6~8月份多發。無論是地面平養還是網上平養都易發生。
發病初期,雞群一般無明顯癥狀,精神與食欲均正常。但隨著病情的發展,2~3天后大群開始腹瀉,有的雞水瀉不成堆,糞便顏色淺黃,內有大量未消化的飼料顆粒,同時雞群的采食量隨之明顯下降。此病中、后期患雞會出現精神異常興奮,頭頸震顫,亂跑亂撞、尖叫等癥狀,往往興奮不安后因癱軟衰竭而死亡,且黎明前猝死現象明顯增多。
3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通風良好;堅持定期消毒,及時清除糞便。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防止球蟲感染;發病后對要及時診斷,對癥用藥。
保持雞舍通風良好,合理安排飼養密度,尤其在溫暖多雨的高濕季節。保持雞舍清潔干燥。
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切斷傳播途徑。球蟲在機體內外環境中能夠多次完成生活史,在墊料和糞便中存在大量蟲卵,導致球蟲反復感染。因此,必須定期用消毒劑對雞舍、雞籠等設備及地面進行徹底消毒,及時清除糞便及潮濕的墊料,并將其堆積在固定地點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飼料和飲水。
提高飼養水平,定期藥物預防。該病雖由多種因素引起,但發生球蟲病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生產中應特別注意預防球蟲病。同時,飼料中應保持足夠的維生素A、E,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4 治療方法
肉雞可以使用磺胺類藥物治療球蟲,蛋雞最好使用純中藥的藥物。厭氧菌可以使用甲硝唑治療,同時配合維生素K3和維生素A。加強環境管理和消毒。在治療球蟲時不要選用維生素和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