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飼喂不同的飼料。雞蛋的蛋黃和蛋白是白天形成的,而蛋殼則是在下午和夜晚形成的。對產蛋雞采取每天喂2次,早上喂給高蛋白,高能量,低鈣質的飼料,晚上喂給低蛋白、低能量、高鈣的飼料,這樣不僅能調節產蛋期,增加產蛋量,還可以節省飼料。
保持正常體重。如雞群體重不正常,即使現在的產蛋量和飼料報酬都很高,但潛在著產蛋下降趨勢。在產蛋量下降之前,可通過增加(或減少)消耗來糾正體重問題。如果飼料消耗明顯處在一個較低水平,而雞群體重又正常增長,且保持較高的產蛋量,就可保持下去,并能有較好的收益。
夏季防止減蛋。夏季雞采食量減少,產蛋下降甚至停產。要使其恢復正常產蛋,除了防暑降溫辦法外,還可剪去雞胸部、腿部及左右兩翅的羽毛,保留頸部、背部、尾部的羽毛。剪毛長度以不損傷雞皮,粗毛管斷面不流液為原則。初夏少剪些,盛夏多剪些。
雞蛋增色增質。在日糧中添加0.3%紅辣椒粉、6%曬干粉碎的苜蓿葉或5%的松針粉,均可使蛋黃顏色加深。
貯存種蛋的方法。貯存種蛋時,應使蛋的尖端向上,可使蛋黃位于蛋的中心,防止胚胎粘連,提高種蛋孵化率。
改變光照周期。在母雞產蛋的前1個月,將日周期改為28小時,并按12小時光照、16小時黑暗間隔變換光照,平均產蛋量會增加10%,且蛋殼堅固,大小均勻。
貯存種蛋的方法。在雞飼料中添加20~30克/千克的錳,可使母雞產出硬殼蛋,而蛋殼厚度不增加,蛋的破碎率下降,便于貯存運輸。在飼料中添加0.5%的膽堿,產蛋率可提高3%,平均蛋重可增加2.8克。在蛋雞飼料中摻入8%的葵花籽或10%的木頭刨花粗粉,可使蛋黃中的膽固醇降低13%。
鑒別公母雞。拉開雛雞翅膀,如看到翅膀的羽毛(正羽)一根長一根短(即羽毛長短相間)便是母雞,要是看到所有的羽毛基本上是一樣的長短的則是公雞,準確率在90%以上。
終生免疫。當雛雞長到10~14日齡時,用雞瘟Ⅳ系疫苗滴鼻,同時用雞瘟滅活疫苗0.3毫升肌肉注射。70日齡用雞瘟I系苗肌肉注射,120日齡再次用雞瘟I疫苗注射,同時用雞瘟滅活疫苗1毫升肌肉注射1次,保護率可達100%。當雞蛋孵化到18天時,在蛋殼上任意一點用醋酸軟化后,把疫苗注射進胚胎中去,孵出的雛雞可基本上可終身免疫。
播放音樂。在雛雞孵化時播放幼雞出殼時雞叫的聲音,能使雛雞出殼整齊一致,提高孵化率。在一晝夜間有規律地播出12小時令雞興奮的悅耳小夜曲,每播放1小時停歇1小時,連續7~8星期,可使肉雞平均日增重提高2%~3%,蛋雞產蛋率可上升10%。
剪冠。在雛雞出殼后24小時內尚未開食時,或能鑒別雌、雄時剪掉雌雞冠,不僅能節省飼料,還能避免成年后的各種冠傷,母雞開產后產蛋率可提高4%。
截翅育肥。挑選10~20日齡的健壯雛雞,截翅前2小時停食、停水,并把雞翅前后用線扎緊,以防流血過多,然后用消毒刀從關節處把翅膀截除,同時在傷口處敷上“紅汞”(汞溴紅)。而后將雞放在弱光、溫暖、安靜的地方,2小時后可喂食和供水。1星期后放人雞群,這種無翅雞能量消耗少,生長快,雞胸肥嫩,可提高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確保雛雞的初飲成功。每100只雛雞至少應有2~3個4.5升大小的真空飲水器,并事先將飲水器消毒。若進行地面平養,最好在飲水器下面墊一張舊報紙或消過毒的塑料布,以防墊料進入飲水器,污染飲水。初飲應在雛雞入舍安頓好并稍事休息后進行,初飲的水溫應與室溫相近。據報道,初飲時在水中加8%的葡萄糖和適量的抗生素、多種維生素或電解質營養液等可以減少雛雞早期死亡率。雛雞出殼后15小時內,在飲水中加入8%的蔗糖溶液,可使其死亡率降低一半。
雛雞開食。宜在初飲2~3小時后進行,此時可見60%~70%的雛雞有隨意走動、用喙啄食地面的求食行為。雛雞的開食料以優質的配合飼料與玉米碎粒相混合為最佳,二者的顆粒均不宜過大,其中玉米碎粒所占比例為30%~50%。因為玉米碎粒的黃顏色醒目,飼喂時應該撒在混合料的上面,以引誘雛雞采食。雛雞開食最好選在白天,即使是在夜間,也要有足夠的光線,以便使每只雛雞都能很容易地找到飼料。訓練雛雞開食時,飼養人員可以輕輕地敲打塑料布、蛋托(以黑色或深色為佳)或舊報紙,誘雞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