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養豬法,不同于水泥地面、封閉式高密度、抗生素大量使用、排放大量糞污的飼養法,是一種回歸自然的新型生態養豬模式。自然養豬法,也即采取以作物秸稈、農副產品下腳料、豬糞便、土壤等為原料,配以微生物制作成發酵墊料,替代現有的水泥硬化地面的養豬方式。該方法集動物行為學、生理學、營養學、環境衛生學和微生物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順應豬只生存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自然需求,且低投入,高產出,無污染。
由來:厚墊料養豬
我國養豬歷史悠久,早年主要是農民千家萬戶養豬模式,養豬方法采用土坑填入生活廢棄物、秸稈、干土、清理院落的垃圾等當作養豬墊料,以吸收糞尿水分、混合后分解稀釋糞尿的臭味,經過豬只拱翻踐踏等活動,對墊料和糞尿起到了攪拌混勻的作用,進而糟漚糞肥,為農田提供有機肥料。這種由來已久的養豬方法也許就是現在推行的自然養豬法的雛形。
同我國一樣,日本、韓國民間養豬長期以來也使用厚墊料養豬。1999年,在鹿兒島大學農學部附屬農場召開了發酵床養豬技術的營養和推廣觀摩會,有來自1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專家、學者和農戶參加了這次會議。從此,發酵床養豬技術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韓國趙漢圭先生受日本尊重動物基本權利倡導者山岸己代藏先生、《酵素法之本意》的作者柴田欣志先生以及大井上康先生等幾位專家的研究成果,創造性地提出了自然農業的概念,較全面地概括了自然養豬法的關鍵技術。
原理:微生物分解排泄物
該項技術2006年先后經省對外友好協會引進,日本專家與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簽訂了試驗示范的合作協議,現已完成了夏季和冬季兩批次試驗,中間試驗和示范正在逐步開展。同年省畜牧辦公室組織部分養豬企業的技術人員親臨吉林省延邊地區學習韓國厚墊料養豬整套技術,后又引進延邊地區的專家來肥城八戒豬場和棗莊益生豬場兩處示范點進行了指導和系統的試驗示范。該技術引入山東,得到省委領導、省外專局、省畜牧辦公室、省農科院的高度重視。通過多點試驗示范結果的總結分析,形成了一套較為適合我省自然條件的養豬技術規程,飼養效果良好,尤其適宜于北方地區的氣候條件下示范應用。
無論是“日本的零排放養豬技術”、韓國的“發酵床養豬法”,還是“生態環保養豬法”等不同叫法,其技術原理是一樣的。該技術核心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糞尿、免于清糞、無抗生素飼養,對環境無污染,豬肉安全。這是因為豬只在經過發酵后的松軟的墊料上生活,糞尿排泄在上面,經過豬只拱翻、人工定期翻動使其松散和混勻,墊料中的微生物分解糞尿,消除糞尿的臭味,而糞尿也為微生物提供了營養,使墊料中有益菌群始終處于優勢狀態,形成良性循環。由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墊料不斷地被發酵而產熱,使墊料內部比較均衡地保持在40℃左右,豬舍內溫度舒適,干燥、溫暖。
當前,發酵用微生物產品的來源,一是日本進口的發酵微生物添加劑,粉末狀,直接按墊料配方中要求比例添加后與墊料充分攪拌混勻后堆積發酵5天左右(發酵時間視氣候溫度不同),墊料溫度達70℃左右,即可攤平使用。
優點:環保省工
(一)解決了糞便處理和惡臭難題。
(二)清除了飼料中抗生素,減少豬的抗藥性。
(三)變廢為寶,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四)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五)節省能源,提高豬生長速度,增加養豬經濟效益。
注意:并非一“墊”萬事吉
豬舍建造:自然養豬法不只是有了厚墊料發酵床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需要從豬舍的建造如:采光、通風、保溫性能、夏季防暑、冬季除濕要有保障,豬舍內要設置足夠的科學實用的料槽、水槽,不浪費料、水,更不能污染墊料。
飼養管理:實行豬群全出全進管理制度,豬群進入前要進行徹底驅蟲。
豬舍消毒,在豬群進入前要實施徹底消毒,如:干熱滅菌160~180℃,1~3小時;火焰消毒;焚燒或紫外線消毒等。周圍環境的消毒按常規進行。日常管理中注意視墊料松散程度及時翻動,以保持墊料松軟,嚴防板結。
疫病防治:免疫程序按常規進行。遇有豬只發病,應將其隔離治療。
本人認為:該項技術初步得到了養豬生產的認可,由于技術來源地與我省當地自然條件的差異,勢必存在著不足之處,還需要在生產中不斷發現問題、研究完善該項技術,最終達到完全適應我省當地資源、自然、飼養條件,從而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