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臨床上以敗血癥型危害最大。發病豬體溫升高至41~42℃,耳尖、四肢下部、腹下出現紫紅色斑,并伴有便秘、跛行、神經癥狀、關節腫脹及膿性淋巴結腫大。
該病對頭孢類、磺胺類敏感,在每噸飼料中添加“清瘟敗毒散”2kg+10%阿莫西林2kg,連用5~7d。該病為條件性致病菌,欄舍應經常消毒、清掃,降低飼養密度,減少應激。
2.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該病多引起育肥豬和成年豬發病和死亡,在當前多為偽狂犬病、藍耳病等繼發性呼吸道疾病。發病急性豬出現高熱、呼吸困難、咳嗽、拒食及突然死亡。剖檢:以纖維素性、出血性、壞死性胸膜炎和肺炎為特征。
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對頭孢、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敏感。個別嚴重豬每頭注射“魚腥草注射液”0.1mL+30%氟苯尼考0.05mL,分針肌注。治療可在每噸飼料中添加“達呼寧”(主要成分:連翹、川芎、白芷、黃連、苦參、荊芥等)2kg+20%替米考星1kg或10%氟苯尼考1kg,連用7~10d。
3.豬肺疫
近年來,機體免疫力普遍下降,在應激等外界條件刺激下,豬肺疫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危害越來越嚴重。主要表現體溫升高至41℃以上,干性痛咳,鼻腔流出黏性或膿性鼻汁,頸部及咽喉部的皮膚紅腫,觸之硬而熱,呼吸困難,常呈犬坐呼吸。病初便秘,后期下痢,末期排出惡臭的糞便,經3~6周后衰竭而死。剖檢:全身黏膜、漿膜和皮下組織大量出血;咽喉周圍組織出血性漿液浸潤;全身淋巴結出血,切開呈紅色;肺有不同程度的病變,并伴有水腫和氣腫;胸膜有纖維素性附著物,嚴重時與肺發生黏連。
豬肺疫對頭孢菌素類、氟喹諾酮類、替米考星敏感。治療時在每噸飼料中添加“恩博來”(10%恩諾沙星)1kg+10%阿莫西林2kg+“多維”,連用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