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導向的糧改飼主要是指“鐮刀彎”地區,這是因我國地形版圖中呈現由東北向華北——西南——西北鐮刀彎狀分布而得名。按設想和措施,今后要調減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到2020年,調減5000萬畝。調減出的地區發展青貯玉米、飼草、雜糧等。
把食用玉米減下來,把青貯玉米提上去,是這一輪政策導向的主要部分。以青貯玉米飼喂奶牛、肉牛、奶羊、肉羊已經進入一個推廣期。例如,河北省要求試點縣泌乳奶牛實現100%飼喂全株玉米,全省80%奶牛場使用全株青貯玉米。
據山東的報道,以全株青綠玉米秸稈發酵喂豬,在減少繁育母豬便秘、仔豬體況、育肥豬增重、料重比、肉質改善、降低飼養成本等方面均取得的良好試驗效果。
糧改飼實際上是食用玉米與青貯玉米之間的切換。調減食用玉米種植面積不會造成飼料用糧的趨緊,因為面積和產量都不大。應用青貯玉米反而會節約食用玉米,因為青貯玉米也是提供能量的。
飼用玉米最佳收獲期在籽粒成熟的乳熟期的末期或蠟熟期的前期產量最高。一般可達畝產4~6噸,比食用玉米秸稈的畝產高一倍。種植飼用玉米的前提是,要搞種養結合,就地消化,互為成本。
據有關地區的測算,一般在中等地力條件下,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畝產鮮秸稈可達4.5~6.3噸,而普通籽實用玉米畝產大體在2.5~3.5噸。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高產作物,新鮮玉米存放到青貯窖中(即進行青貯),經發酵制成飼料或工業原料。按我國平均水平測算,種植普通玉米一畝地可收獲400公斤籽粒和440公斤秸稈,總收入1000元,而種專用青貯玉米如按3500~4000公斤計算,則總收入1200~1500元。
青貯玉米將會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