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會做經營的小老板,都很聰明,看得準,算得精,能賺到錢,否則他的生意就作不下去。
而有成就的企業家,肯定也是聰明人,決策準,應變快,魄力大,能賺到錢,否則他就不能稱為企業家。
同樣的會賺錢,但是小老板只能稱為小老板,而很難入流為企業家,因為小老板賺錢靠得是精明,而企業家賺錢憑得是智慧。精明是處事機巧的表現,而智慧則是綜合素養的升華,處小事者靠精明,為大事者必須有智慧。
小老板的經營一樁一件講的是短線,所以他們只是把目標放在眼前,今天我能掙到多少錢,明天我能掙到多少錢;而作企業是長線,講究的是系統工程,所以企業家必須把目標放在心里,這個三年我能達成什么目標,下個五年我能達成什么目標。
小老板精于個人機巧的發揮,著力于作事;企業家專注打造組織的力量,著力于作人。
小老板能作成某件事,但造不出某種勢,作不出持續發展的張力;企業家不但能謀事,更注重營造企業持續發展的勢。
小老板善于捕捉機會,抓住某個點上的好處攫取。企業家長于謀局,對整體利益把握。
小老板將利益裝入個人腰包,樂得個人消費,還有為取樂而一擲千金的爽氣;企業家樂得投資,將企業變成一艘供大家依靠遠行的大船。
小老板信奉福德,福德蔭庇家族朋友,典型的是掂個紅包拍著肩膀:兄弟,好好干,虧待不了你。而社會責任感與他無關;企業家崇尚功德,功德志在大家福利社會,讓更多的人受益,受大益,負有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使命感。
精明的小老板多自負,常常得意生就一個透靈的腦瓜;智慧的企業家多自信,因為學習-----創新支撐著腦瓜的靈透。
心態平和,每逢大事有靜氣是企業家的風范;風風火火一驚一乍多為小老板的作派。
遇事講規則,致力營建現代企業規范管理是企業家的追求;見人談義氣,拍腦門,憑心情作事多為小老板的特點。
小老板在商品買賣中取酬,眼睛只盯利益,只琢磨如何與對手摔跤;企業家搏奕市場,講大勝以德,擁有整合資源、合作共贏的心胸和包容的雅量。
無論生意作得多大,小老板想入流企業家,首先過一個自身修養坎。
為什么企業家的想法稱戰略:想得大,想得深遠,攤子大了牽一發而動全身。小老板的想法稱點子:注重實用,針對性強,賺一單算一單。
企業家想把企業作成品牌,即有恒心,也出恒力,致力于修成正果。小老板把企業作大發了,也想倒騰出個品牌,往往只有恒心,使不出恒力,一不留神付出就打了水漂。
企業家把企業作出規模,不斷擴充隊伍,并致力于團隊打造;小老板把生意作大了也去招兵買馬,可不知道怎么了,兵馬多了就是攆不到一個槽里。
企業家為了打造企業永續經營的根基,就去構建企業文化。小老板把生意作得意了,也要趕時髦,鼓搗企業文化,結果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這里面作小企業有作小企業的目標章法,作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目標章法。小老板的買賣,不以大、強占先,但可能以專、活見長;不一定有品牌,但可能有特色;不一定有規模、品質、成本優勢,但可能靈活、便利、實惠方面領先。
用小老板的手段經營企業,多半折騰不大,同樣用企業家的手法作生意,也未必能掙到錢;中國的市場就好像廚房里的調料,既需要香油,也需要面醬,既離不開企業家,也需要小老板,要明白自己是企業家的料還是小老板的料,是小老板的料扎扎實實作小老板的事,就叫精明,怕得是明明是小老板的料非干超越小老板的事,就犯了迷糊。
吳里明
200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