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疼的臂膀,連站起和坐下都覺得非常吃力,這一切無不說明身體剛剛經歷了一場“浩劫”,痛并快樂著。多年了隨著歲月輪回,已經很久沒有什么能夠使我這個幾近麻木之人的內心泛起一絲漣漪,但前兩天這一切被打破了。
2017年9月18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一行62人向不知名的拓展基地進發,天還未亮我們已經按照預定的計劃出發了,一路上的歡快心情以搶紅包的形式在每個人身上淌洋,差不多三個多小的路程后我們于10點30分左右到達了基地“藤龍山”。稍事安頓后開始了我們的訓練,首先是分組、起隊名、定隊歌、確定隊伍口號,這一切好象顯得那么的幼稚,但大家做的卻是認真仔細。 簡單的隊列訓練后,上午的訓練隨著12點的到來平淡結束。
下午二點開始了橫桿自上而下的移動游戲,看似輕飄的一根PVC管子在我們16人的手指上上下翻滾,一點兒也不聽話,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你的高了,你往下就可以”,只盯著別人的,才發現桿子已被自己頂得左右上下晃動,急忙撒手又遠離了橫桿,好不得要領,幾個隊之間還沒比出個高下,教練叫停了我們,一句句的提示讓我頓悟,沒有統一的指揮,沒有明確的計劃,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我們失敗的主要原因,突然想到平時我們的工作何尚不是如此呢?霎那間明白了,要好好珍惜這些拓展項目訓練了。心態一下端正了很多,接下來的訓練自己主動了很多。
隨著分場地訓練的開展,我們“精英隊”被分到跨越斷橋的項目上,我們需要爬上高度八米的高處,在寬度約五十公分的木板上向前走二米左右,跨越一米左右的斷橋。自已是個有點恐高的人,說實在的真想不上去,這時年輕人勇敢的走了上去,供應部的王輝成為我們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隨著一個個隊友勇敢的一躍我的心慢慢的平復下來,看到有的隊友在橋上有所畏懼艱難挪動腳時,大家不約而同的加油聲和掌聲讓一個個隊友勇敢的邁出去,隨著一個個隊友接二連三的成功,讓我最受觸動的一幕出現了,呂俊喬勇敢的穿上了裝備,準備跨越了,她有一千個理由不用去做這個項目,論年齡,論什么什么,她都可以,但她卻選擇了和大家一樣,她成功了,后來我問她,說怕不怕,她說那有不害怕的。大家都一個個地上去跨過去了,到我了,我穿戴好裝備,緊張的手連頭盔的安全繩子都拉不動,假裝氣定神閑的爬上了通往跨越斷橋的梯子,一步步隨著高度不斷升高心跳的更厲害了,當我直起身子站在平臺上時,腿抖的更厲害了,幾近抽筋,我定了定神,低頭看過去,對面的平臺比腳下的更窄了,總不能再爬下去吧,我對自己說,不管怎么樣都要跨過去。隊友的加油聲從下面傳來,我一點點挪動自已的雙腳,堅定的邁出了自已的右腳,我站在了對面的平臺上了,成功的跨過了斷橋,我們全隊成功了。結束了這項訓練,教練把我們的種種言行一一概括,我有點羞愧了,也悟到高處不勝寒,沒有其位的空談,與自己的切身體會何其不一,我更加用心的去感悟這次訓練了。
接下來進行的訓練看似輕松的多了,翻撲克,13張撲克需依順序依次翻開,我們制定了自認為極盡細致的方案,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的排序方案,認為在第二輪結束前所有撲克會全部翻開,然而結局竟不是想象,三輪仍未全部翻開,盡管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在教練的講評中我們仍然發現了不足,我們只是確定了后面的一個人翻前面翻過的下一張,但下一張是那張呢?盡管大家都在聽,我們唯一沒有聽到的是我是第X張,沒有明確的職責劃分才是我們不能一蹴而就的主要原因。
最精彩的訓練項目終于出現了,本該進行三輪的翻撲克的比賽被提前結束了,因為天色將晚,要留足夠的時間給終極項目,翻越四米高的障礙墻,我們兩隊到達項目地時另兩個隊已經在等著了,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如何翻越呢,看著那么高的障礙墻,再看看我們身邊的隊友,我不僅問自己真能過去嗎,不會只是讓我們試試吧?看著我們這些常在辦公室久坐的人,我真的懷疑了。教練給我們詳細講解了翻越的注意事項及要領,我們確定了合理的分工以及先后順序后,翻躍馬上就要開始了,教練問我們計劃多長時間通過,我裝腔作勢的說三十分鐘,教練明顯的看出了我的言不由衷,輕輕的吐出一句,“一個小時通過算你們合格,否則晚飯不等你們了”。隨著李總踏上支撐的隊友的腿部起計時開始了,本以為李總會一躍而上,結果雙臂攀上后難以把身體翻過去,上不去了,下面的人夠不著,想幫也幫不上,關鍵時刻不知誰喊了一聲“再上一個”,劉振學按順序馬上上,幾近把劉振學給踩的掉下來了,終于把李總給送了上去,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上去四個男的后,隨后的女隊友機械而又有秩序的往前擠著,一個個順次而上,被連拉帶拽的拉上去了,依次而上的人中又看到了呂俊喬的身影,沒有人太多注意,看到的為之一振,突然下面的人喊了一聲,換一下,這時我們才注意到下面的人已經頂不住了,太累了,沒有任何人吩咐,就近的人馬上就蹲下去了,這時我才看到是他,齊飛,我們部門的齊飛,這個結結實實的胖小子,在我眼里那個不怎么著調的胖小子,讓我感動了。我踏著齊飛堅實的肩膀登了上去,上去后馬上翻過身替換上面的同事,把隊友們一個個拉上去,隨著一個個的同事陸續登頂后,最難的終于出現了,最后的一個人沒有人在下面托舉了,根本夠不著,如何辦?教練指導著隊友一個反身下腰把雙臂下伸,下面的隊友猛地一躍,緊緊的抓住了上面隊友的手,大家用力的把他拉上去,隨著最后一個隊友成功登頂,大家歡呼雀躍,我們成功了,完了一個幾近不能完成的任務。教練組告訴我們,我們破了訓練基地的記錄。我們象打靶歸來的戰士一樣,自豪的返回住地。晚宴時,大家在教練的引導下把我們內心的感謝真情地用掌聲表達給他們,感謝我們的隊友,請允許我一一道出他們的名字,他們是:王雙池、閆雪山、張培訓、齊飛、張志鵬、王立明等。事后我了解到很多女隊友腿上都被磕青了,大家痛并快樂著。晚宴后又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晚會,大家在歡笑聲中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第二天,早晨七點進行了晨練,飯后開始了攀登藤龍山的任務,看著我們的隊友,張躍強身體有恙,吳占起膝蓋有傷,劉振國和呂俊喬年事已高,這一切讓我都覺得我們應該不能全隊登頂。開始的時候,我在最后給他們加油陪著他們攀登,隨著一路的向上我的膝蓋舊傷復發了,明顯的感覺到力不從心,我默默的自己前行了,先把自己給送上山去,別給隊伍拉后腿,呂俊喬一直在我前面,我一遍遍的給自己加油跟緊前面的隊伍,終于我們一部人先行登頂了,讓我意外的是隨后我認為的老弱病殘全線登頂了,我要為他們點贊,也為自己的小私心不齒。全隊會合后我們先下來了,隊友中的年輕隊友陪著張躍強和吳占起很久才下來,一路上如何上去如何下來的其中的艱辛我不曾看見,但從后來他們身體的表現我讀出來了,我何曾不想和隊友一起,今天的膝蓋疼痛仍讓我站起和坐下來不易。我唯一能講給隊友的是對不起,我親愛的隊友,真的對不起。
第二天的訓練隨著參觀西柏坡結束了,兩天來的拓展訓練,滿滿的到處是感動,冀中的團隊是一個可塑性極強的團隊,在前行中需要優秀的人的引領,感謝我們的老同事,新戰友的率先垂范,讓我們成功的翻越了藤龍山。這次拓展一定會長久的滌蕩著我們的心靈,指引我們一路向前,向前,翻越一座座的藤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