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員工的流動
——江西富硒生態養殖場老板一席談
理念不同,成大事的路也不同。作為豬場老的板楊秀生認為:管理員工“要暖心,不要傷別人的心,因為人在傷心的時候最狠?!?/span>
楊老板回顧說,有一段時間,由于將豬場管理交給別人打理,結果300多頭母豬只剩下100多頭母豬。但他認為做副食品行業仍是有前途的行業,于是又從朋友處籌錢,重操養豬業。2010年,作為當地招商引資的項目,楊秀生1100頭母豬場的新場建成。
他認為,其所擁有的,是靠員工賺來的,他把自己定位于為員工服務。所以,楊秀生給豬場員工開出的工資水平要明顯高于周圍同行,在員工困難的時候,他會想辦法幫忙解決困難。
楊秀生還覺得一個人懂養豬不如三個人懂,要愛人還要會用人,所以他會要求場長教給員工相應知識。也是基于老板的大度,該豬場員工能從該豬場學到足夠的養豬技術,從而離開這個豬場后能充當師傅級養豬人。而離開時,楊秀生也不會克扣工資,而是多算上些工資,并且現場結清。楊秀生表示人都是會遇到困難的,而好的員工是需要老板成就的。他告訴記者,其豬場內有60%的員工是曾經出走但又回來的,這些人在豬場會更加用心做事。
對員工的好使得他豬場的生產成績不錯,500頭種母豬年可產出5000頭種豬;每年大豬出欄1萬多頭,豬苗出欄1萬多頭;年頭均出欄19.5頭。2010年,楊秀生新建一棟房子。2012年又買了車,同時種公豬站開始建,于2013年投放精液,年可銷售6-7萬頭份豬精。
40多人的團隊在楊秀生的豬場內和睦相處,楊秀生也堅持每周都來豬場。他所做的,就是憑借其十數年的養豬經驗,讓豬場不走向可以預見的坑。然而,1959年出生的楊秀生并非專業人士出身,養豬也只是從1998年開始。在此之前,楊秀生已經經營了16年的飯店、賓館生意。
1998年時,楊秀生一個朋友的老婆在養外貿豬,楊秀生便也學著買了18頭淘汰母豬飼養。后來,朋友老婆不再養豬。但1998年下半年,楊秀生放開手腳,承包了一個存欄70多頭母豬的虧本豬場。這一租,就是7年。
當時,楊秀生的朋友都很不理解,開得好好的飯店、賓館,卻跑去養豬。楊秀生給出的答案是,1998年經濟快速增長,而養豬是屬于固定投資。到了1999年,楊秀生完全放棄此前的生意,專心養豬。1998-1999年,楊秀生靠養豬賺了30多萬。
不過,養豬也并非一帆風順,該經歷的楊秀生也都經歷了。他回憶,養豬最差的時候,豬價只有1塊多,而當時成本就要2塊多。幸運地是,楊秀生都挺過來了。
現年57年的楊秀生精神十足,他國外留學的兒子也回來幫忙打理生意。他并不打算保持現有的就行,將每棟豬舍都配套沼氣池,實現排污達標排放。楊秀生還計劃承包幾千畝地,實行種養結合,種上中華壽桃;現有的山林將種上油茶。他還注冊了一家生豬供銷公司,準備與互聯網接軌。如果可能的話,他還將投資某集團公司5萬頭母豬養殖的項目。
來源:新牧網